作者: 焦同帥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2-03-24 10:04
近日,在鄄城縣李進士堂鎮(zhèn)完小四年級三班里,一堂普通的語文課正在進行。
“哪位同學能用‘是……也是……’造句?”語文老師儀素梅面帶微笑,期待著學生們踴躍回答。
“儀老師是我們的老師,也是我們的媽媽?!卑察o的教師里傳來學生吳一凡(化名)響亮的回答。身為一名留守兒童,經常得到儀老師的關懷,吳一凡認為這才是最標準的答案。
話語擊中了心房,如一股春風般的暖流涌進了教室里,濕潤了儀素梅的眼睛,沁潤了孩子們的心田。
從老師到媽媽,儀素梅對學生的打開方式全是愛。從教以來,儀素梅用愛呵護著每一位學生,尤其是對留守學生,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,還時刻牽掛著他們的生活。私下里,不少留守學生都親切地喚她為“媽媽”。
“在我們班里有不少孩子的父母雙雙外出務工,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。孩子在家能夠吃飽穿暖,幾乎就是隔代教育的全部內容了?!眱x素梅說,然而,這些對現代孩子的教育而言遠遠不夠。這些孩子,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懷,心靈更需要呵護。
近年來,李進士堂完小緊緊圍繞“成長的路上不讓一個孩子掉隊”的育人理念,扎實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工作,并常態(tài)化開展走訪慰問留守兒童活動。學校還成立了“心理咨詢室”,及時對問題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。學校從生活、學習、心理上,對留守兒童進行全方位關愛,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陽光地成長。
班里有幾個留守孩子、家庭狀況如何、父母在何處務工,儀素梅都摸得一清二楚。有時候學生想父母了,家中的爺爺奶奶不會視頻聊天,就會找儀素梅幫忙。
“我會事先和孩子父母聯系,在他們方便的時間約定好,通過微信視頻讓孩子和他們聊天。”儀素梅說,有些孩子父母因工作原因,視頻時間只能是晚上,她就一直等到晚上,再晚都會讓孩子和父母通上話。
儀素梅還經常利用周末和節(jié)假日到留守學生家中走訪,通過和學生的爺爺奶奶交流,了解孩子更多的內心想法。
儀素梅曾經教過一個叫張曉(化名)的學生,父母離異,父親常年在外務工,跟著爺爺奶奶生活。
“那時候我剛開始帶二年級,發(fā)現這個孩子話語不多。經過簡單的了解,知道了一些他的家庭情況?!眱x素梅說,第一次去他家時,看到他生活的場景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“孩子的爺爺奶奶年齡已經很大了,對他的照料有些力不從心,他睡覺的房間很亂,我就幫著他收拾了一下?!眱x素梅說。
此后,儀素梅經常到張曉家探望,還教會了他做一些簡單的家務,可以替爺爺奶奶分擔家務活。儀素梅還時常把一些鼓勵的話語寫在便利貼上,然后貼在張曉的作業(yè)本或課桌上。漸漸地,張曉的性格變得開朗了起來。
儀素梅告訴記者,有一次,她又到張曉家走訪,臨走時,張曉拉著她的衣角小聲說:“老師,我能不能喊你一聲媽媽?”
“孩子的這句話雖然聲音很小,卻讓我淚流滿面?!眱x素梅說。
通訊員 劉永霞 記者 焦同帥